我国玉米种质资源保护如何?创新利用有啥进展?

2023-09-01 06:53:39来源:北京日报

新华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王聿昊、于文静)良种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其关键之一在于突破性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应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四成。我国玉米种质资源保护情况如何?创新利用有哪些进展?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专家。

收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玉米种质资源达到3.6万份

近年来,随着高温干旱频发、玉米穗腐病等病害流行,加快发掘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培育突破性玉米新品种的需求日益迫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玉米种质资源达3.6万份,地方品种资源占比约七成。其中,今年即将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新收集了6000余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为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种源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副主任黎裕表示,玉米地方品种经过复杂环境气候适应和长期人工选择后,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抗病等特点,是种质创新的重要资源,对当前和今后玉米育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鉴定:多维度发掘育种急需优异性状

摸清底数,只是种质资源保护的第一步。全面查明保存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可利用性,努力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种业创新优势,对玉米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我国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玉米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和核心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充分发掘符合未来育种需求的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

“这是一个让沉睡的资源焕发新生的过程。”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副研究员李春辉介绍,针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玉米种质资源,我国于2021年启动了玉米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工作,制定了玉米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统一技术标准,着力构建全国统筹、分工协作的玉米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体系,筛选具有高产、抗逆、抗病等特性的优异种质。

种质资源被称为育种的“芯片”。玉米起源于美洲,尽管在我国已种植数百年,但由于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广泛,需要更多不同类型的优异种质资源满足育种需求,还要在资源收集、精准鉴定、技术应用方面下大功夫。

“通过玉米种质资源精准鉴定,科研人员发掘出一批高产、抗旱、耐高温、抗穗腐病、优质的玉米种质,利用好这些种质资源是破解我国玉米基础种源短缺问题的重要路径。”黎裕说。

利用:促进优异种质育种应用

“优异糯玉米地方品种‘红稂粘’具有早熟特点,‘本地早糯’品种口感好,已提供给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农科院及相关单位开展鲜食玉米育种,满足人们对优质特色玉米的需求。”李春辉说。

据介绍,基于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科研人员借助全生育期极端环境抗旱性鉴定、限量灌溉抗旱性鉴定等技术,先后对6005份玉米种质资源开展鉴定评价,发掘出148份抗旱种质。这些种质已共享给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

“依托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我们构建了精准鉴定共享数据库。”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副主任方沩说,后期将通过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定期发布鉴定成果,对优异种质加大推介和共享利用力度。

今后如何以种质资源助力突破性品种培育?专家建议,要进一步深挖玉米地方品种资源优异特性,坚持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相结合,面向产业重大需求,发掘一批具有高产、抗逆、抗病、宜机收等特性的优异种质,为加快培育耐密高产、绿色高效突破性玉米新品种提供种源支撑。

标签:

今日热门
More
供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