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管榜样|赵继宗:在神经外科领域不断探索

2023-08-18 09:49:46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一代又一代人,从青丝到白发,在你看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是他们,践行初心使命,传承医者仁心,守护生命健康。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更多是默默坚守和奉献,但,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只要穿上白衣,他们就怀揣起对生命的敬畏,担负起生命的重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了弘扬医者精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市医管中心开展医管榜样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榜样人物和故事。持续推出中心系统德艺双馨、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先进个人,讲述有关医者使命、妙手仁心、坚守初心的感人故事。以榜样精神为引领,汲取力量,传承力量,奏响新时代的奋斗者之歌。

在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向所有坚守初心,不负使命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赵继宗

在神经外科领域不断探索

赵继宗,男,1945年10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外科医学院荣誉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院长,中华医学杂志暨英文版副主编,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主编,J Clinical Neurosci等国际神经外科杂志编委。

赵继宗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颅脑肿瘤等神经外科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在颅内复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外科治疗等领域成就卓著,在国内率先建立微创神经外科技术平台,并规范微创技术操作。主持脑血管病外科治疗领域的多项国家攻关课题,4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参加973计划卒中治疗项目。赵继宗获得了多项奖励和荣誉: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和中华医学会科学进步一等奖各1项;获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科学普及先进工作者;2018年获吴阶平医学奖。

在神经外科领域辛勤耕耘50年,他不断挑战自我,争创一流,努力解决神经外科领域世界性的难题,将神经外科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初心:治病救人

在北京天坛医院行政科研楼5层的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悬挂着赵继宗院士手书的“探索铸就希望”牌匾。就像这行大字所写的一样,赵继宗50年的从医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上下求索的脚步。

年幼时,赵继宗的父亲罹患阑尾炎,在那个医学不发达的时代,阑尾炎很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经过当年外科医师手术治疗,他的父亲迅速痊愈,“白衣天使”的神圣形象也给年幼的赵继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小学时代,我就树立了将来做一名医师的理想。”1964年高中毕业后,赵继宗如愿以偿地考入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医科大学)。

刚上大学,赵继宗就在图书馆的《解放军画报》上看到“红军博士”涂通今和几位神经外科教授组成医疗小组,成功救治“八六”海战中受伤战士麦贤得颅脑损伤的事迹;在附属医院见习外科期间,他亲身经历了一个额部开放性脑损伤的小伙子经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第二天就清醒的“奇迹”。“我当时暗下决心,毕业后要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师。”赵继宗说。

1970年,赵继宗从四医大毕业,被分配到铁道兵三师基层连队锻炼。“两年多的锻炼,我经历过大兴安岭林海里,冬天在零下四、五十度极寒天气下,挖隧道、打炮眼、爆破开挖、修铁路,虽然艰苦,但锻炼了我坚韧的毅力和全身心奉献的精神。”1973年,赵继宗被临时调到一个交通极不方便、医疗条件很差的新兵连训练基地做军医。一次春节联欢时,一名战士因格林巴利综合征突然病倒,赵继宗赶到时,这位新战士已经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病情十分危急。赵继宗一边抢救一边与上级医院联系,决定连夜转院。几个小时的山路,赵继宗一直为这名战士进行人工呼吸,将他安全地护送到医院,经过抢救,这名战士转危为安,赵继宗也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

1975年,赵继宗复原回京,如愿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医师。“‘医者仁心,救助生命’这八个字始终是我遵守的初心。”赵继宗说。

追赶:从“落后者”到“同行者”

在赵继宗刚刚成为神经外科医师的那个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广泛普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而在中国,只有屈指可数的少数医院有这样的技术实力,神经肿瘤、脑血管病等神经外科疾病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严重影响着国人健康。

“一个患者背后就是几个家庭,看着那些因为神经系统疾病而致残的患者和家属的不幸遭遇,做为一名神经外科医师十分痛心,但又无能为力。”用最短的时间追赶上发达国家,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是赵继宗心中最大的目标。

1989年,赵继宗做为访问学者被派往美国休斯敦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和Methodist医院研修神经外科;1991年又来到底特律,继续向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Ausman教授学习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美国研修期间,我真实地接触到了国际神经外科发展的现状,体会到国内、外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差距,也接受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系统训练。”回国后,赵继宗将自己自费从国外购买的书籍、手术录像等资料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全科的医师,利用各种机会推动大家了解、学习显微神经外科的理念和技术。

从规范显微神经外科操作,到开展青年医师国外文献译文报告,再到在“住院总医师”制度基础上设立“执行主治医师”制度,系统培训年轻医师。通过规范化、多样化的学术活动,北京天坛医院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从“九五”到“十一五”,赵继宗和团队不断超越:攻克巨大动静脉畸形和复杂动脉瘤外科治疗关键技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手术死亡率达到国际同类手术最低水平;制定并推广脑出血治疗指南;“出血性脑卒中及淀粉样变脑血管病研究”为脑出血早期鉴别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作出创新性贡献……

国外同行评价,中国脑出血外科治疗水平跨进国际先进行列。

步入世纪之交,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发达国家神经外科步入新的阶段:微创神经外科。“我们不能再眼睁睁看着被抛在后面,不但要和发达国家实现‘并肩跑’,我们甚至要努力实现‘领跑’!”赵继宗带领团队,向着微创神经外科发起冲刺。

2000年,赵继宗在国外学习后,率先在国内建立微创神经外科平台,将经典神经外科“脑叶范围手术”,推向“病灶性手术”水平,在国内率先导航下脊柱和垂体腺瘤手术,带动了国内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随后,赵继宗和团队制定了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操作规范并在国内推广。组织国内50余名专家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微创神经外科学》专著,出版后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好评,使我国的微创神经外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200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办了第七届国际微创神经外科学大会,确立了我国微创神经外科学的国际地位。

目标:“领跑者”

“如何让中国的神经外科走向世界,是我们这一代神经外科人的历史使命。”2013年,赵继宗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他的带领下,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人正在努力开创神经外科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认知障碍脑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自闭症等患病总人数占世界首位,达到我国疾病经济总负担的20%。”赵继宗说,作为我国脑计划战略部署中“一体两翼”之一的临床学科,神经外科的脑部手术直接面对人类病患大脑,可以为脑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支撑,是研发脑重大疾病诊治新手段的转化基地,是发现和凝练脑重大疾病科学问题的起点、验证和实践科学发现的终点、参与研发生物工程产品的归宿。

“脑研究中脑网络和脑功能的环路新发现,可通过在实施脑部手术的过程中得以验证,应用开颅手术中可以保护病人的神经功能免于受损。”赵继宗决心以人脑重大疾病为切入点,努力开创网络神经外科新领域。

同时,在多年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针对脑卒中超过了缺血性心脏病和癌症,成为中国人第一大死因的现状,赵继宗探索建立脑心血管性疾病同治的新型学科,开拓“脑心同研,脑心同防,脑心同康,中西医同用”的“五同”,开拓临床医学创新领域研究。

“中国神经外科的未来在青年人。我带研究生时时处处注意身教言教并重,坚持‘先学做人,再学行医’的信条。我认为,对研究生和年轻医生的爱护和培养,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神经外科事业发展的负责。”赵继宗说,现代医学需要卓越的复合型医学人才,需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注重医学与工学、理学等多学科间交叉渗透。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医疗技术,也要有更高的道德责任和精神追求。

“国家强盛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我愿意甘为培养青年医师脱颖而出的‘铺路石’。”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行医50多年来,赵继宗参与了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与变迁,经治患者5000余例。年近八旬,他生活的核心还是临床一线,时至今日,他仍然坚持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其他时间安排手术或查房,即使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间他仍坚持门诊工作。为了方便偏远患者就诊,他几乎每年都会带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赴外地进行义诊,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甚至年逾七旬还奔波在西藏,为藏族患者义诊、手术。

对待每一个患者,他总希望能给予最好的治疗,很多患者在他的救治下重新燃起对生命和生活的希望。面对每一位慕名而来的患者,他都认真、耐心,尽可能详细的解释病情,安慰病人。赵继宗经常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大夫,如果站在病人的角度上去换位思考,很多事就很容易解决。

目前,赵继宗作为学科带头人,引领神经学科与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等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参与认知障碍、脊髓损伤和脑机接口临床研究,为中国神经外科走向国际舞台,继续努力争取做出更大贡献。

标签:

今日热门
More
返回顶部